波籍宁陨落痛悼巨星
著名古文字学家、古文献学家、宁波历史学家,籍巨第八、星陨九、痛悼十届全国政协委员,宁波第六、籍巨七、星陨八届北京市政协委员,痛悼复旦大学文科杰出教授、宁波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裘锡圭先生,籍巨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8日1时45分,星陨在上海新华医院逝世,痛悼终年90岁。宁波 裘锡圭先生祖籍浙江宁波,1935年6月生于上海。1952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,1960年研究生毕业。曾参与整理银雀山汉墓竹简、云梦秦简、马王堆汉墓帛书等出土文献。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和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、博导。200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授予荣誉博士。 《光明日报》曾用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”评价裘锡圭先生的治学精神。他在古文字学的不少领域,诸如甲骨学、金文、战国文字、简牍、帛书等方面都颇有造诣。此外,在历史学、考古学和语言学等方面也很有研究。出版的著作有《文字学概要》《古文字论集》《古代文史研究新探》《裘锡圭自选集》等及论文多篇。其中《文字学概要》多年来一直作为中文系教材,是必读书目。 他曾为效实中学校庆题词祝福 效实中学百年校庆时,裘先生题词祝福母校:“深切感谢在我的少年时代给我打下良好智识基础的母校——效实中学。”效实“求适”的理念,也许就是照在裘先生少年时代的那束光芒,成为其投身文字研究并取得卓著成就的动力之源,也成为了效实人追求品质教育的行动风标。 他被誉为“当代中国古文字学研究第一人” “我虽然已退休多年,但蒙学校领导和中心同仁不弃,还能和大家一块儿从事科研工作,这让我很高兴。我希望能在中心同仁的大力支持下,如期完成我所参加的《老子》注释项目,也希望中心今后不断发展,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。” 2025年3月29日,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(以下简称“中心”)迎来成立20周年纪念日。90岁高龄的复旦文科杰出教授、著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对中心发展寄语。 古文字学,是一门识读甲骨文、金文等古文字,同时借助古文字材料研究语言、文献、历史的学科,因门槛高、培养周期长、出成果难,被视为“冷门绝学”。 “如果没有文字,人们对古代的了解将如长夜一般。”现在的中心主任刘钊这样形容。 被誉为“当代中国古文字学研究第一人”的裘锡圭先生,正是这样一位“划破长夜”的引路者。 裘锡圭创建了中心,也是中心的学术核心、精神领袖,他在甲骨学、金文、战国文字、简牍、帛书等多个古文字学领域均有深入研究。他对不少长期困扰甲骨学者的“疑字”“难字”进行了解说,并将文字研究与历史、考古、语言学等多领域知识结合起来,通过跨学科研究方法,推动甲骨学研究的发展,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古代社会的理解。 20世纪70年代初,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帛书、帛画、简牍等珍贵文物,举世震惊。其中,有字简帛文献达五十余种,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。2014年,由裘锡圭主编,湖南博物院、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纂的《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》对这批珍贵资料作了系统整理与注释。 在书本的编纂过程中,裘锡圭带领中心全体教师,以6年的心血倾注于一书,将这一学术工程推向新的高度。《集成》的问世,对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,同时催生出大量相关研究成果。 “裘先生的学风对后辈的影响很深。”刘钊说。因长年伏案工作,裘锡圭饱受眼疾困扰,90岁高龄的他,尽管精力大不如前,但依旧每天工作2至3小时。他实事求是、对己严格、对人公平的治学态度及“字斟句酌”的严谨学风对后辈们产生了深远影响。 编辑、一审:孙灵洁 二审:朱从谷 三审:王润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国际输入性因素下拉CPI,4月CPI同比下降0.1% ,环比仍回升|快讯
- 科技题材持续火爆!创业板指放量涨1.42%,创8个月来新高
- 沪指震荡跌0.02%,北向资金尾盘加速流入
- 马云隐退 新六脉神剑还是“阿里味儿”
- “投资中国”为何成为热门
- 沪指高开低走跌0.49% 银行等权重板块领跌
- 科创板IPO再迎上会高峰 审核提速力保新股供应
- 沪指收盘微涨,创业板、科创板个股表现活跃
- “千秋对话 诗韵宿州”首届白居易诗词大会即将启幕
- 沪指连涨三日突破2950点 续创逾一个月以来新高
- 沪指跌0.03% 创业板涨0.82% 国产芯片涨停潮
- 两市放量上涨 区块链个股全线爆发
- 打着“纳米”旗号的日用品,是智商税吗
- 偏股型基金大手笔分红 调仓追逐业绩确定性
- 沪指震荡涨0.25%,北向资金净流入逾40亿元
- 沪指涨1.15%守住3000点关口 金融股表现活跃
- 查分了!考试成绩发布→
- A股市场向好 股票策略受私募追捧
- 无底薪基本已成快递行业标配 拉开收入差距靠揽件
- 超百位银行从业者被取消任职资格 多人因涉房业务被罚
- 搜索
-
- 友情链接
-